查看原文
其他

重要年份,深圳“简历”频添重大“加分项”|锐视角

郭保瑞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08-30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7月将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今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五周年重要节点。


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的“简历”,正频添重大“加分项”。


01

国家对“创新之城”的新标注



6月24日,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在这场科技界盛事中,深圳表现亮眼。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度,深圳市牵头和参与项目总获奖数共26个,是2020年获奖数量的两倍,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点击阅读《祝贺!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全名单公布,这些深圳项目上榜》)

笔者注意到,深圳获奖项目还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电子信息行业占比持续领先。此次深圳获奖项目覆盖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命科学、先进制造、资源与环境、新材料等5个高新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项目共8个,占获奖项目比重达到30.8%,表现出深圳在电子信息领域行业的显著优势。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显著。此次深圳获奖项目中,由深圳企业牵头和参与的项目共有22项,占所有获奖项目的84.6%,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其中,华为连续15年获得国家科技奖,本年度参与的获奖项目达到8个;比亚迪牵头和参与的获奖项目共3个。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目前,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47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二。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此次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目前正扎根深圳,再攀科技高峰。(点击阅读《曾经3战考研的大学校长,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在薛其坤心目中,深圳是我国实现颠覆性创新基础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他表示,将把科技创新精神进一步融入学校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南科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当习近平总书记将代表着国家最高科学荣誉的奖章,交到薛其坤院士手中的时候,其实就是对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最好的标注,也是对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特别期许与鼓励。(点击阅读《总书记给来自深圳的他颁奖!》)



02

国家重大工程即将“上岗”



如果说,上面的标志性成绩,主题词是“创新”,那么另一项标志性成果的背后,则是“连接”。

6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全线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这座国家重大工程即将“上岗”。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518跨珠江口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约24公里,起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过万顷沙互通与南中高速连接,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与中开高速对接。

这条“黄金走廊”将画上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从而开创大湾区物理空间新格局。


作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深中通道将与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

作个形象的比喻,飞跃东西的跨海跨江通道,正像一条巨大的拉链,沿着珠江天堑,历史性地将大湾区“9+2”城市群拉得更近,形成前所未有的融合势头。

“连接”背后,凸显的则是深圳粤港澳大湾核心引擎的地位和作用。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5周年。

“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是这两大国家战略赋予深圳的使命和责任。

要改变珠江口东西两岸区域发展不平的局面,解题的关键,是通过珠江口东岸地区的辐射带动,提升西岸城市群的内生动力,进而产生聚变效应。

这意味着,大桥两端未来的“双城故事”中,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积极与珠江西岸城市群互动合作,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图源:深圳卫视记者 / 刘韦彤


今年也是深圳建市45周年。最佳城市营销,其实没有套路,就是在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塑造“极致IP”。


历经45年,“改革之城” “创新之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些“极致IP”,正伴随这座“奇迹之城”的成长,变得越来越耀眼。


主笔 / 郭保瑞
排版 / 张雪莹
审校 / 庞诗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